認證咨詢必須的iso三體系認證:質量手冊;6個程序iso三體系認證(iso三體系認證控制程序、記錄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糾正預防控制程序、內審控制程序)其中糾正和預防可以和在一起也就是5個iso三體系認證。
1. 前言? ?2000版標準與94版標準相比較,在結構、內容和特點上都有較大的變化,提出了質量管理的八項原則。對企業貫徹標準進行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咨詢提出了新的概念。為幫助企業對2000版標準的貫徹和實施,提高認證咨詢組織內審員的審核水平和工作能力,促進已認證咨詢企業和擬申請認證咨詢企業盡快認證咨詢要求,“智通企業管理顧問”與中國權威認證咨詢機構長城質量認證咨詢中心聯合組織專家,開設2000版iso9000族標準質量管理體系內審員的課程,學員經考試合格發證。 2. 培訓對象: ?各單位內部從事部門管理或想精通各個部門管理的人士,特別是從事內部質量管理,第一方或第二方質量管理體系審核工作的人士。(注:沒有經驗或剛從學校畢業的也可以參加) 3. 授課教師: 本培訓班由cnat認可主任審核員、irca申報主任審核員授課。
4. 課程特色:????----權威教師授課、學習資料詳盡;????----短期強化,內容全面而高濃縮;????----互動方式、案例教學;????----考學結合、證書通用。
5、課程內容: 1) iso9000基礎知識(起源、發展、現狀、精神);2)八項質量管理原則;3)幾個重要的術語;4)iso9000標準2000版與94版對照;5)iso9000:2000條文講解;6)審核知識概論;7)審核準備;8)審核實施;9)審核報告及不合格項糾正;10)實際審核經驗、技巧分享;11)研討分析;12)考試。
6、頒證機構 獲取全球認可的長城質量認證咨詢中心頒發的內審員證書。
7、費??? 用: rmb800元
需要iso三體系認證?還是想知道9001認證咨詢有沒有用?提問的不精確!
中華人民共和國單位標準GB/T 19001-2000Idt ISO 9001:2000代替GB/T 19001-94GB/T 19002-94GB/T 19003-94質量管理體系--要求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Requirements--------------------------------------------------------------------------------前 言本標準等同采用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要求》。 本標準是 GB/T 1900o族標準之一。標準中的“應”(shall)表示要求,“應當”(should)僅起指導作用。 本標準對GB/T 19001—199
4、GB/T19002一1994和GB/T 19003一1994作了技術性修訂,故本標準發布時,代替 GB/T 19001一199
4、GB/T 19002—1994和GB/T 19003—1994。 本標準的附錄A和附錄B是提示的附錄。 本標準由全國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CSBTS/TC151)提出并歸口。 本標準由中國標準研究中心負責起草。 本標準起草單位:中國標準研究中心、中國合格評定單位認可中心、賽寶認證咨詢中心、深圳質量認證咨詢中心、中國進出口質量認證咨詢中心、中國標準化協會、單位電力公司西北電力iso認證院、青島海爾集團。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李仁良、肖建華、王衛東、萬舉勇、曲辛田、李杰、田武、陳傳鋒、劉建中。ISO 前 言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是由各國標準化團體(ISO成員團體)組成的世界性的聯合會。制定國際標準工作通常由ISO的技術委員會完成。各成員團體若對某技術委員會確定的項目感興趣,均有權參加該委員會的工作。與ISO保持聯系的各國際組織(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參加有關工作。ISO與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在電工技術標準化方面保持密切合作的關系。 國際標準是根據ISO/IEC導則第3部分的規則起草的。由技術委員會通過的國際標準草案提交各成員團體投票表決,需取得了至少3/4參加表決的成員團體的同意,國際標準草案才能作為國際標準正式發布。 本標準中的某些內容有可能涉及一些ISO環境體系認證權問題,這一點應引起注意,ISO不負責識別任何這樣的ISO環境體系認證權問題。 國際標準ISO9001是由ISO/TC176/SC2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技術委員會質量體系分技術委員會制定的。 由于ISO9001已作了技術性修訂,ISO9001第三版取代第二版(ISO9001:1994)。ISO9002:1994和ISO9003:1994的內容已反映在本標準中,故本標準發布時,這兩項標準將作廢。原已使用ISO9002:1994和ISO9003:1994的組織只需按第
1.2條的規定刪減某些要求,仍可以使用本標準。 本標準的iso認證流程建議發生了變化,不再有"質量保證"一詞。這反映了本標準規定的質量管理體系要求包括了iso三體系認證質量保證和顧客滿意。 本標準的附錄A和附錄B都是提示的附錄。引言0.1 總則 采用質量管理體系應該是組織的一項戰略性決策。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的iso認證和實施受各種需求、具體的目標、所提供的iso三體系認證、所采用的過程以及組織的規模和結構的影響。本標準無意統一質量管理體系的結構或iso三體系認證。 本標準所規定的質量管理體系要求是對iso三體系認證要求的補充。"注"是理解和澄清有關要求的指南。 本標準能用于內部和外部(包括認證咨詢機構)評價組織滿足顧客、法律法規和組織自身要求的能力。 本標準的制定已經考慮了GB/T 19004-2000中所闡明的質量管理原則。 0.2 過程方法 本標準鼓勵在制定、實施質量管理體系以及改進其有效性時采用過程方法,通過滿足顧客要求,增強顧客滿意。 為使組織有效運行,必須識別和管理眾多相互關聯的活動。通過利用資源和管理,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一項活動,可以視為一個過程。通常,一個過程的輸出可直接形成下一過程的輸入。 組織內過程系統的應用,連同這些過程的識別和相互作用及其管理,可稱之為"過程方法"。 過程方法的優點是對過程系統中單個過程之間的聯系以及過程的組合和相互作用進行連續的控制。 過程方法在質量管理體系中應用時強調以下方面的重要性: a) 理解和滿足要求; b) 需要從增值的角度考慮過程; c) 獲得過程業績和有效性的結果; d) 基于客觀的測量,持續改進過程。 圖1所反映的基于質量管理體系的過程模式展示了4-8章中所提出的過程聯系。這種展示反映了在規定輸入要求時,顧客起著重要的作用。顧客滿意的監視需評價顧客對組織是否滿足其要求的感知的相關信息。該模式雖覆蓋了本標準的所有要求,但卻未詳細地反映各過程。 注:此外,稱之為"PDCA"的方法可適用于所有過程。PDCA模式可簡述如下: P-策劃:根據顧客的要求和組織的方針,建立提供結果所必要的目標和過程; D-實施:實施過程; C-檢查:根據方針、目標和iso三體系認證要求,對過程和iso三體系認證進行監視和測量,并報告結果; A-處理:采取措施,以持續改進過程業績。 1 范圍
1.1 總則 本標準為同時有下列需求的組織規定了質量管理體系要求: a) 需要證實其有能力穩定地提供滿足顧客和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的iso三體系認證; b) 通過體系的有效應用,包括持續改進體系的過程以及保證符合顧客與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旨在增強顧客滿意。 注:在本標準中,術語"iso三體系認證"僅適用于提供的預期iso三體系認證,不適用于非預期的副iso三體系認證。
1.2 應用 本標準規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意在適用于各種類型、不同規模和提供不同iso三體系認證的組織。 當本標準的任何要求由于組織及其iso三體系認證的特點而不適用時,可以考慮進行刪減。 除非刪減僅限于第7章中那些不影響組織提供滿足顧客和適用法律法規要求的iso三體系認證的能力或責任的要求, 否則不能聲稱符合本標準。 2 引用標準 通過在本標準中的引用,下列標準包含了構成本標準規定的內容。對版本明確的引用標準,該標準的增補或修訂不適用。但是,鼓勵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9000-2000 質量管理體系-基礎和術語(idt ISO9000:2000)3 術語和定義 本標準采用GB/T19000-2000給出的術語和定義。 本標準描述供應鏈所使用的以下術語經過了更改,以反映當前的使用情況:本標準中的術語"組織"用以取代GB/T19001-1994所使用的術語"供方",術語"供方"用以取代術語"分承包方"。 本標準中所出現的術語"iso三體系認證",也可指"服務"。4 質量管理體系
4.1 總要求 組織應按本標準的要求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形成iso三體系認證,加以實施和保持,并持續改進。組織應: a) 識別質量管理體系所需的過程及其在組織中的應用(見
1.2); b) 確定這些過程的順序和相互作用; c) 確定為確保這些過程的有效運作和控制所需的準則和方法; d) 確保可以獲得必要的資源和信息,以支持這些過程的運作和監視; e) 測量、監視和分析這些過程; f) 實施必要的措施,以實現對這些過程所策劃的結果和對這些過程的持續改進。 組織應按本標準的要求管理這些過程。 針對組織所選擇的任何影響iso三體系認證符合性的過程,組織應確保對其實施控制。對此類外包過程的控制應在質量管理體系中加以識別。 注:上述質量管理體系所需的過程應當包括與管理活動、資源提供、iso三體系認證實現和測量 有關的過程。
4.2 iso三體系認證要求 4.2.1 總則 質量管理體系iso三體系認證應包括: a) 形成iso三體系認證的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聲明; b) 質量手冊; c)本標準所要求的形成iso三體系認證的程序; d) 組織為確保其過程有效策劃、運作和控制所需的iso三體系認證; e)本標準所要求的質量記錄(見
4.
2.4)。注: 1.本標準出現 "形成iso三體系認證的程序"之處,即要求建立該程序,形成iso三體系認證,并加以實施和保持。 2.不同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iso三體系認證的詳略程度取決于: a) 組織的規模和活動的類型; b) 過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復雜程度; c) 人員的能力。 3.iso三體系認證可采用任何形式或類型的媒體。
4.
2.2 質量手冊 組織應編制和保持質量手冊,質量手冊包括: a) 質量管理體系的范圍,包括任何刪減的細節與合理性(見
1.2); b) 為質量管理體系編制的形成iso三體系認證的程序或對其引用; c) 質量管理體系過程的相互作用的表述。
4.
2.3 iso三體系認證控制 質量管理體系所要求的iso三體系認證應予以控制。質量記錄是一種特殊類型的iso三體系認證,應依據條款
4.
2.4的要求進行控制。 應編制形成iso三體系認證的程序,以規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 a) iso三體系認證發布前得到批準,以確保iso三體系認證是充分的; b) 必要時對iso三體系認證進行評審、更新并再次批準; c) 確保iso三體系認證的更改和現行修訂狀態得到識別; d) 確保在使用處可獲得有關版本的適用iso三體系認證; e) 確保iso三體系認證保持清晰、易于識別; f) 確保外來iso三體系認證得到識別,并控制其分發; g) 防止作廢iso三體系認證的非預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廢iso三體系認證時,對這些iso三體系認證進行適當的標識。
4.
2.4 質量記錄的控制 應制定并保持質量記錄,以提供質量管理體系符合要求和有效運行的證據。質量記錄應保持清晰、易于識別和申報。應編制形成iso三體系認證的程序,以規定質量記錄的標識、貯存、保護、申報、保存期限和處置所需的控制。5 管理職責
5.1 管理承諾 較高管理者應通過以下活動,對建立、實施質量管理體系并持續改進其有效性所作出的承諾提供證據: a) 向組織傳達滿足顧客和法律法規要求的重要性; b) 制定質量方針; c) 確保質量目標的制定; d) 進行管理評審; e) 確保資源的獲得。
5.2 以顧客為中心 較高管理者應以增強顧客滿意為目標,確保顧客的要求得到確定并予以滿足(見
7.
2.1和
8.
2.1)。
5.3 質量方針 較高管理者應確保質量方針: a) 與組織的宗旨相適應; b) 包括對滿足要求和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的承諾; c) 提供制定和評審質量目標的框架; d) 在組織內得到溝通和理解; e) 在持續適宜性方面得到評審。
5.4 策劃
5.
4.1 質量目標較高管理者應確保在組織的相關職能和層次上建立質量目標,質量目標包括滿足iso三體系認證要求所需的內容(見
7.1 a))。質量目標應是可測量的,并與質量方針保持一致。
5.
4.2 質量管理體系策劃 較高管理者應確保: a) 對質量管理體系進行策劃,以滿足質量目標以及條款
4.1的要求。 b) 在對質量管理體系的更改進行策劃和實施時,保持質量管理體系的完整性。
5.5 職責、權限和溝通
5.
5.1 職責和權限 較高管理者應確保組織內的職責、權限及其相互關系得到規定和溝通。
5.
5.2 管理者代表 較高管理者應指定一名管理人員,無論該成員在其他方面的職責如何,應具有以下方面的職責和權限: a) 確保質量管理體系所需的過程得到建立、實施和保持; b) 向較高管理者報告質量管理體系的業績和任何改進的需求; c) 確保在整個組織內提高對顧客要求的意識。 注:管理者代表的職責可包括與質量管理體系有關事宜的外部聯絡。
5.
5.3 內部溝通 較高管理者應確保在組織內建立適當的溝通過程,并確保對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進行溝通。
5.6 管理評審
5.
6.1 總則 較高管理者應按計劃的時間間隔評審質量管理體系,以確保其持續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評審應包括評價質量管理體系改進的機會和申報的需要,包括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 應保持管理評審的記錄(見
4.
2.4)。
5.
6.2 評審輸入 管理評審的輸入應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 a) 審核結果; b) 顧客反饋; c) 過程的業績和iso三體系認證的符合性; d) 預防和糾正措施的狀況; e) 以往管理評審的跟蹤措施; f) 可能影響質量管理體系的策劃的申報; g) 改進的建議。
5.
6.3 評審輸出 管理評審的輸出應包括與以下方面有關的任何決定和措施: a) 質量管理體系及其過程有效性的改進; b) 與顧客要求有關的iso三體系認證的改進; c) 資源需求。6 資源管理
6.1 資源的提供 組織應確定并提供所需的資源,以 a) 實施、保持質量管理體系并持續改進其有效性; b) 通過滿足顧客要求,增強顧客滿意。
6.2 人力資源
6.
2.1 總則 基于適當的教育、培訓、技能和經歷,從事影響iso三體系認證質量工作的人員應是能夠勝任的。
6.
2.2 能力、意識和培訓組織應: a) 確定從事影響iso三體系認證質量工作的人員所必要的能力; b) 提供培訓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滿足這些需求; c) 評價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d) 確保員工意識到所從事活動的相關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為實現質量目標作出貢獻; e) 保持教育、培訓、技能和經歷的適當記錄(見
4.
2.4)。
6.3 基礎設施 組織應確定、提供并維護為實現iso三體系認證的符合性所需的基礎設施?;A設施包括,如: a) 建筑物、工作場所和相關的設施; b) 過程設備,包括硬件和軟件; c) 支持性服務,如運輸或通訊。
6.4 工作環境 組織應確定和管理為實現iso三體系認證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環境。7 iso三體系認證實現
7.1 iso三體系認證實現的策劃 組織應策劃和開發iso三體系認證實現所需的過程。iso三體系認證實現的策劃應與質量管理體系其他過程的要求相一致(見
4.1)。 在對iso三體系認證進行策劃時,組織應在適當時確定以下方面的內容: a) iso三體系認證的質量目標和要求; b) 針對iso三體系認證確定過程、iso三體系認證和資源的需求; c) iso三體系認證所要求的驗證、確認、監視、檢驗和試驗活動,以及iso三體系認證接收準則; d) 為實現過程及其iso三體系認證滿足要求提供證據所需的記錄。 策劃的輸出形式應適于組織的運作方式。注 1:對應用于特定iso三體系認證、項目或合同的質量管理體系的過程(包括iso三體系認證實現過程)和資源作出規定的iso三體系認證可稱之為質量計劃。 2:組織也可將條款
7.3的要求應用于iso三體系認證實現過程的開發。
7.2 與顧客有關的過程
7.
2.1 與iso三體系認證有關的要求的確定 組織應確定: a) 顧客規定的要求,包括對交付及交付后活動的要求; b) 顧客雖然沒有規定,但規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預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c) 與iso三體系認證有關的法律法規要求; d) 組織確定的任何附加要求。
7.
2.2 與iso三體系認證有關的要求的評審 組織應評審與iso三體系認證有關的要求。評審應在組織向顧客作出提供iso三體系認證的承諾之前進行(如:提交標書、接受合同或訂單及接收合同或訂單的更改),并應確保: a) iso三體系認證要求得到規定; b) 與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訂單的要求已予解決; c) 組織有能力滿足規定的要求。 評審結果及評審所引發的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見
4.
2.4)。 若顧客提供的要求沒有形成iso三體系認證,組織在接收顧客要求前應對顧客要求進行確認。 若iso三體系認證要求發生申報,組織應確保相關iso三體系認證得到修改,并確保相關人員知道已申報的要求。 注:在某些情況中,如網上銷售,對每一個訂單進行正式的評審可能是不實際的,而代之評審有關的iso三體系認證信息,如iso三體系認證目錄、iso三體系認證廣告內容等。
7.
2.3 顧客溝通 組織應對以下有關方面確定并實施與顧客溝通的有效安排: a) iso三體系認證信息; b) 問詢、合同或訂單的處理,包括對其的修改; c) 顧客反饋,包括顧客投訴。
7.3 iso認證和開發
7.
3.1 iso認證和開發策劃 組織應對iso三體系認證的iso認證和開發進行策劃和控制。 在進行iso認證和開發策劃時,組織應確定: a) iso認證和開發階段; b) 適合每個iso認證和開發階段的評審、驗證和確認活動; c) iso認證和開發的職責和權限。 組織應對參與iso認證和開發的不同小組之間的接口實施管理,以確保有效的溝通,并明確職責分工。 策劃的輸出應隨iso認證和開發的進展,在適當時予以更新。
7.
3.2 iso認證和開發輸入 應確定與iso三體系認證要求有關的輸入,并保持記錄(見
4.
2.4)。這些輸入應包括: a) 功能和性能要求; b) 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 c) 適用時,以前類似iso認證提供的信息; d) iso認證和開發所必需的其他要求。 對這些輸入的充分性應進行評審。要求應完整、清楚,并且不能自相矛盾。
7.
3.3 iso認證和開發輸出 iso認證和開發的輸出應以能夠針對iso認證和開發的輸入進行驗證的方式提出, 并應在放行前得到批準。 iso認證和開發輸出應: a) 滿足iso認證和開發輸入的要求; b) 為采購、生產和服務提供適當的信息; c) 包含或引用iso三體系認證接收準則; d) 規定對iso三體系認證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iso三體系認證特性。
7.
3.4 iso認證和開發評審 在適宜的階段,應對iso認證和開發進行系統的評審,以便: a) 評價iso認證和開發的結果滿足要求的能力; b) 識別任何問題并提出必要的措施。 評審的參加者應包括與所評審的iso認證和開發階段有關的職能的代表。評審結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見
4.
2.4)。
7.
3.5 iso認證和開發驗證 為確保iso認證和開發輸出以滿足輸入的要求,應對iso認證和開發進行驗證。驗證結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見
4.
2.4)。
7.
3.6 iso認證和開發確認 為確保iso三體系認證能夠滿足規定的或已知預期使用或應用的要求,應按所策劃的安排(見
7.
3.1)對iso認證和開發進行確認。只要可行,確認應在iso三體系認證交付或實施之前完成。確認結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見
4.
2.4)。
7.
3.7 iso認證和開發更改的控制 應識別iso認證和開發的更改,并保持記錄。在適當時,應對iso認證和開發的更改進行評審、驗證和確認,并在實施前得到批準。iso認證和開發更改的評審應包括評價更改對已交付iso三體系認證及其組成部分的影響。 更改評審結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見
4.
2.4)。
7.4 采購
7.
4.1 采購過程 組織應確保采購的iso三體系認證符合規定的采購要求。對供方及采購的iso三體系認證控制的類型和程度應取決于采購的iso三體系認證對隨后的iso三體系認證實現或最終iso三體系認證的影響。 組織應根據供方按組織的要求提供iso三體系認證的能力評價和選擇供方。應制定選擇、評價和重新評價的準則。評價結果及評價所引發的任何必要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見
4.
2.4)。
7.
4.2 采購信息 采購信息應表述擬采購的iso三體系認證,適當時包括: a) iso三體系認證、程序、過程和設備批準的要求: b) 人員資格的要求; c) 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 在與供方溝通前,組織應確保規定的采購要求是充分的。
7.
4.3 采購iso三體系認證的驗證 組織應建立并實施檢驗或其他必要的活動,以確保采購的iso三體系認證滿足規定的采購要求。 當組織或其顧客擬在供方的現場實施驗證時,組織應在采購信息中對擬驗證的安排和iso三體系認證放行的方法作出規定。
7.5 生產和服務提供
7.
5.1 生產和服務提供的控制 組織應策劃并在受控條件下進行生產和服務提供。適用時,受控條件應包括: a) 獲得表述iso三體系認證特性的信息; b) 獲得作業指導書; c) 使用適宜的設備; d) 獲得和使用監視和測量裝置; e) 實施監視和測量; f) 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動的實施。
7.
5.2 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的確認 當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的輸出不能由后續的監視或測量加以驗證時,組織應對任何這樣的過程實施確認。這包括僅在iso三體系認證使用或服務已交付之后缺陷才變得明顯的過程。 確認應證實這些過程實現所策劃的結果的能力。 組織應規定確認這些過程的安排,適用時包括: a) 為過程的評審和批準所規定的準則; b) 設備的認可和人員資格的鑒定; c) 使用特定的方法和程序; d) 記錄的要求(見
4.
2.4); e) 再確認。
7.
5.3 標識和可追溯性 適當時,組織應在iso三體系認證實現的全過程中使用適宜的方法識別iso三體系認證。 組織應針對監視和測量要求識別iso三體系認證的狀態。 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場合,組織應控制并記錄iso三體系認證的唯一性標識(見
4.
2.4)。 注:在某些行業,技術狀態管理是保持標識和可追溯性的一種方法。
7.
5.4 顧客財產 組織應愛護在組織控制下或組織使用的顧客財產。組織應識別、驗證、保護和維護供其使用或構成iso三體系認證一部分的顧客財產。當顧客財產發生丟失、損壞或發現不適用的情況時,應報告顧客,并保持記錄(見
4.
2.4)。 注:顧客財產可包括iso體系認證。
7.
5.5iso三體系認證防護 在內部處理和交付到預定的地點期間,組織應針對iso三體系認證的符合性提供防護,這種防護應包括標識、搬運、包裝、貯存和保護。防護也應適用于iso三體系認證的組成部分。
7. 6 監視和測量裝置的控制 組織應確定需實施的監視和測量,以及為iso三體系認證符合確定的要求(見
7.
2.1)提供證據所需的監視和測量裝置。 組織應建立過程,以確保監視和測量活動可行并以與監視和測量的要求相一致的方式實施。當有必要確保有效結果時,測量設備應: a) 對照能溯源到國際或單位基準的測量基準,按照規定的時間間隔或在使用前進行校準或驗證。當不存在上述基準時,應記錄校準或驗證的依據; b) 必要時進行調整或再調整; c) 得到識別,以確定其校準狀態; d) 防止可能使測量結果失效的調整; e) 在搬運、維護和貯存期間防止損壞或失效; 此外,當發現設備不符合要求時,組織應對以往測量結果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和記錄。組織應對該設備和任何受影響的iso三體系認證采取適當的措施。校準和驗證結果的記錄應予保持(見
4.
2.4)。 當用于規定要求的監視和測量時,計算機軟件滿足預期用途的能力應予以確認。確認應在初次使用前進行,并在必要時予以重新確認。 注:作為指南,參見GB/T 19022 .1和GB/T 19022 .2。8 測量、分析和改進
8.1 總則 組織應策劃并實施所需的監視、測量、分析和改進過程,以便: a) 證實iso三體系認證的符合性; b) 確保質量管理體系的符合性; c) 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這應包括對適用方法及應用程度的確定,包括統計技術。
8.2 監視和測量
8.
2.1 顧客滿意 作為對質量管理體系業績的一種測量,組織應監視顧客對組織是否滿足其要求的感知的有關信息。獲取和利用這種信息的方法應予以確定。
8.
2.2 內部審核 組織應按計劃的時間間隔進行內部審核,以確定質量管理體系是否: a) 符合策劃的安排(見
7.1)、本標準的要求以及組織所確定的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 b) 得到有效實施與保持。 考慮擬審核的過程和區域的狀況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審核的結果,組織應對審核方案進行策劃。應規定審核的準則、范圍、頻次和方法。審核員的選擇和審核的實施應確保審核過程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審核員不應審核自己的工作。 策劃和實施審核以及報告結果和保持記錄(見
4.
2.4)的職責和要求應在形成iso三體系認證的程序中作出規定。 負責受審區域的管理者應確保及時采取措施,以消除已發現的不合格及其產生的原因。跟蹤活動應包括對所采取措施的驗證和驗證結果的報告(見
8.
5.2)。 注:作為指南,參見GB/T1902
1.
1、GB/T1902
1.2及GB/T1902
1.3。
8.
2.3 過程的監視和測量 組織應采用適宜的方法對質量管理體系過程進行監視,并在適用時進行測量。這些方法應證實過程實現所策劃的結果的能力。當未能達到所策劃的結果時,應在適當時采取糾正和糾正措施,以確保iso三體系認證的符合性。
8.
2.4 iso三體系認證的監視和測量 組織應對iso三體系認證的特性進行監視和測量,以驗證iso三體系認證要求得到滿足。這種監視和測量應依據策劃的安排(見
7.1),在iso三體系認證實現過程的適當階段進行。 應保持符合接收準則的證據。記錄應指明有權放行iso三體系認證的人員(見
4.
2.4)。 除非得到有關認證人員的批準,適用時得到顧客的批準,否則在所有策劃的安排(見7。1)均已圓滿完成之前,不得放行iso三體系認證和交付服務。
8.3 不合格品控制 組織應確保不符合iso三體系認證要求的iso三體系認證得到識別和控制,以防止非預期的使用或交付。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品處置的有關職責和權限應在形成iso三體系認證的程序中作出規定。 組織應采取下列一種或幾種方法,處置不合格品: a) 采取措施,消除發現的不合格; b) 經有關認證人員批準,適用時經顧客批準,讓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 c) 采取措施,防止其原預期的使用或應用。 應保持不合格的性質以及隨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記錄,包括所批準的讓步的記錄(
4.
2.4)。 應對糾正后的iso三體系認證再次進行驗證,以證實符合要求。 當在交付或開始使用后發現iso三體系認證不合格時,組織應采取與不合格的影響或潛在影響的程度相適應的措施。
8.4 數據分析 組織應確定、收集和分析適當的數據,以證實質量管理體系的適宜性和有效性,并評價在何處可以進行質量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這應包括來自監視和測量的結果以及其他有關來源的數據。 數據分析應提供有關以下方面的信息: a) 顧客滿意(見
8.
2.1); b) 與iso三體系認證要求的符合性(見
7.
2.1); c) 過程和iso三體系認證的特性及趨勢,包括采取預防措施的機會; d) 供方。
8.5 改進
8.
5.1 持續改進 組織應通過使用質量方針、質量目標、審核結果、數據分析、糾正和預防措施以及管理評審,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8.
5.2 糾正措施 組織應采取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再發生。糾正措施應與所遇到不合格的影響程度相適應。 應編制形成iso三體系認證的程序,以規定以下方面的要求: a) 評審不合格(包括顧客投訴); b) 確定不合格的原因; c) 評價確保不合格不再發生的措施的需求; d) 確定和實施所需的措施; e) 記錄所采取措施的結果(見
4.
2.4); f) 評審所采取的糾正措施。
8.
5.3 預防措施 組織應確定措施,以消除潛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其發生。預防措施應與潛在問題的影響程度相適應。 應編制形成iso三體系認證的程序,以規定以下方面的要求: a) 確定潛在不合格及其原因; b) 評價防止不合格發生的措施的需求; c) 確定并實施所需的措施; d) 記錄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19001-2000Idt ISO 9001:2000代替GB/T 19001-94GB/T 19002-94GB/T 19003-94質量管理體系--要求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Requirements--------------------------------------------------------------------------------前 言本標準等同采用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要求》。本標準是 GB/T 1900o族標準之一。標準中的“應”(shall)表示要求,“應當”(should)僅起指導作用。本標準對GB/T 19001—199
4、GB/T19002一1994和GB/T 19003一1994作了技術性修訂,故本標準發布時,代替 GB/T 19001一199
4、GB/T 19002—1994和GB/T 19003—1994。本標準的附錄A和附錄B是提示的附錄。本標準由全國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CSBTS/TC151)提出并歸口。本標準由中國標準研究中心負責起草。本標準起草單位:中國標準研究中心、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中心、賽寶認證中心、深圳質量認證中心、中國進出口質量認證中心、中國標準化協會、國家電力公司西北電力設計院、青島海爾集團。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李仁良、肖建華、王衛東、萬舉勇、曲辛田、李杰、田武、陳傳鋒、劉建中。ISO 前 言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是由各國標準化團體(ISO成員團體)組成的世界性的聯合會。制定國際標準工作通常由ISO的技術委員會完成。各成員團體若對某技術委員會確定的項目感興趣,均有權參加該委員會的工作。與ISO保持聯系的各國際組織(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參加有關工作。ISO與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在電工技術標準化方面保持密切合作的關系。國際標準是根據ISO/IEC導則第3部分的規則起草的。由技術委員會通過的國際標準草案提交各成員團體投票表決,需取得了至少3/4參加表決的成員團體的同意,國際標準草案才能作為國際標準正式發布。本標準中的某些內容有可能涉及一些專利權問題,這一點應引起注意,ISO不負責識別任何這樣的專利權問題。國際標準ISO9001是由ISO/TC176/SC2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技術委員會質量體系分技術委員會制定的。由于ISO9001已作了技術性修訂,ISO9001第三版取代第二版(ISO9001:1994)。ISO9002:1994和ISO9003:1994的內容已反映在本標準中,故本標準發布時,這兩項標準將作廢。原已使用ISO9002:1994和ISO9003:1994的組織只需按第
1.2條的規定刪減某些要求,仍可以使用本標準。本標準的名稱發生了變化,不再有"質量保證"一詞。這反映了本標準規定的質量管理體系要求包括了產品質量保證和顧客滿意。本標準的附錄A和附錄B都是提示的附錄。引言0.1 總則采用質量管理體系應該是組織的一項戰略性決策。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的設計和實施受各種需求、具體的目標、所提供的產品、所采用的過程以及組織的規模和結構的影響。本標準無意統一質量管理體系的結構或文件。本標準所規定的質量管理體系要求是對產品要求的補充。"注"是理解和澄清有關要求的指南。本標準能用于內部和外部(包括認證機構)評價組織滿足顧客、法律法規和組織自身要求的能力。本標準的制定已經考慮了GB/T 19004-2000中所闡明的質量管理原則。0.2 過程方法本標準鼓勵在制定、實施質量管理體系以及改進其有效性時采用過程方法,通過滿足顧客要求,增強顧客滿意。為使組織有效運行,必須識別和管理眾多相互關聯的活動。通過利用資源和管理,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一項活動,可以視為一個過程。通常,一個過程的輸出可直接形成下一過程的輸入。組織內過程系統的應用,連同這些過程的識別和相互作用及其管理,可稱之為"過程方法"。過程方法的優點是對過程系統中單個過程之間的聯系以及過程的組合和相互作用進行連續的控制。過程方法在質量管理體系中應用時強調以下方面的重要性:a) 理解和滿足要求;b) 需要從增值的角度考慮過程;c) 獲得過程業績和有效性的結果;d) 基于客觀的測量,持續改進過程。圖1所反映的基于質量管理體系的過程模式展示了4-8章中所提出的過程聯系。這種展示反映了在規定輸入要求時,顧客起著重要的作用。顧客滿意的監視需評價顧客對組織是否滿足其要求的感知的相關信息。該模式雖覆蓋了本標準的所有要求,但卻未詳細地反映各過程。注:此外,稱之為"PDCA"的方法可適用于所有過程。PDCA模式可簡述如下:P-策劃:根據顧客的要求和組織的方針,建立提供結果所必要的目標和過程;D-實施:實施過程;C-檢查:根據方針、目標和產品要求,對過程和產品進行監視和測量,并報告結果;A-處理:采取措施,以持續改進過程業績。1 范圍
1.1 總則本標準為同時有下列需求的組織規定了質量管理體系要求:a) 需要證實其有能力穩定地提供滿足顧客和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的產品;b) 通過體系的有效應用,包括持續改進體系的過程以及保證符合顧客與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旨在增強顧客滿意。注:在本標準中,術語"產品"僅適用于提供的預期產品,不適用于非預期的副產品。
1.2 應用本標準規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意在適用于各種類型、不同規模和提供不同產品的組織。當本標準的任何要求由于組織及其產品的特點而不適用時,可以考慮進行刪減。除非刪減僅限于第7章中那些不影響組織提供滿足顧客和適用法律法規要求的產品的能力或責任的要求, 否則不能聲稱符合本標準。2 引用標準通過在本標準中的引用,下列標準包含了構成本標準規定的內容。對版本明確的引用標準,該標準的增補或修訂不適用。但是,鼓勵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19000-2000 質量管理體系-基礎和術語(idt ISO9000:2000)3 術語和定義本標準采用GB/T19000-2000給出的術語和定義。本標準描述供應鏈所使用的以下術語經過了更改,以反映當前的使用情況:本標準中的術語"組織"用以取代GB/T19001-1994所使用的術語"供方",術語"供方"用以取代術語"分承包方"。本標準中所出現的術語"產品",也可指"服務"。4 質量管理體系
4.1 總要求組織應按本標準的要求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形成文件,加以實施和保持,并持續改進。組織應:a) 識別質量管理體系所需的過程及其在組織中的應用(見
1.2);b) 確定這些過程的順序和相互作用;c) 確定為確保這些過程的有效運作和控制所需的準則和方法;d) 確??梢垣@得必要的資源和信息,以支持這些過程的運作和監視;e) 測量、監視和分析這些過程;f) 實施必要的措施,以實現對這些過程所策劃的結果和對這些過程的持續改進。組織應按本標準的要求管理這些過程。針對組織所選擇的任何影響產品符合性的過程,組織應確保對其實施控制。對此類外包過程的控制應在質量管理體系中加以識別。注:上述質量管理體系所需的過程應當包括與管理活動、資源提供、產品實現和測量有關的過程。
4.2 文件要求4.2.1 總則質量管理體系文件應包括:a) 形成文件的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聲明;b) 質量手冊;c)本標準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d) 組織為確保其過程有效策劃、運作和控制所需的文件;e)本標準所要求的質量記錄(見
4.
2.4)。注:1.本標準出現 "形成文件的程序"之處,即要求建立該程序,形成文件,并加以實施和保持。2.不同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詳略程度取決于:a) 組織的規模和活動的類型;b) 過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復雜程度;c) 人員的能力。3.文件可采用任何形式或類型的媒體。
4.
2.2 質量手冊組織應編制和保持質量手冊,質量手冊包括:a) 質量管理體系的范圍,包括任何刪減的細節與合理性(見
1.2);b) 為質量管理體系編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對其引用;c) 質量管理體系過程的相互作用的表述。
4.
2.3 文件控制質量管理體系所要求的文件應予以控制。質量記錄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文件,應依據條款
4.
2.4的要求進行控制。應編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規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a) 文件發布前得到批準,以確保文件是充分的;b) 必要時對文件進行評審、更新并再次批準;c) 確保文件的更改和現行修訂狀態得到識別;d) 確保在使用處可獲得有關版本的適用文件;e) 確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識別;f) 確保外來文件得到識別,并控制其分發;g) 防止作廢文件的非預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廢文件時,對這些文件進行適當的標識。
4.
2.4 質量記錄的控制應制定并保持質量記錄,以提供質量管理體系符合要求和有效運行的證據。質量記錄應保持清晰、易于識別和檢索。應編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規定質量記錄的標識、貯存、保護、檢索、保存期限和處置所需的控制。5 管理職責
5.1 管理承諾最高管理者應通過以下活動,對建立、實施質量管理體系并持續改進其有效性所作出的承諾提供證據:a) 向組織傳達滿足顧客和法律法規要求的重要性;b) 制定質量方針;c) 確保質量目標的制定;d) 進行管理評審;e) 確保資源的獲得。
5.2 以顧客為中心最高管理者應以增強顧客滿意為目標,確保顧客的要求得到確定并予以滿足(見
7.
2.1和
8.
2.1)。
5.3 質量方針最高管理者應確保質量方針:a) 與組織的宗旨相適應;b) 包括對滿足要求和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的承諾;c) 提供制定和評審質量目標的框架;d) 在組織內得到溝通和理解;e) 在持續適宜性方面得到評審。
5.4 策劃
5.
4.1 質量目標最高管理者應確保在組織的相關職能和層次上建立質量目標,質量目標包括滿足產品要求所需的內容(見
7.1 a))。質量目標應是可測量的,并與質量方針保持一致。
5.
4.2 質量管理體系策劃最高管理者應確保:a) 對質量管理體系進行策劃,以滿足質量目標以及條款
4.1的要求。b) 在對質量管理體系的更改進行策劃和實施時,保持質量管理體系的完整性。
5.5 職責、權限和溝通
5.
5.1 職責和權限最高管理者應確保組織內的職責、權限及其相互關系得到規定和溝通。
5.
5.2 管理者代表最高管理者應指定一名管理人員,無論該成員在其他方面的職責如何,應具有以下方面的職責和權限:a) 確保質量管理體系所需的過程得到建立、實施和保持;b) 向最高管理者報告質量管理體系的業績和任何改進的需求;c) 確保在整個組織內提高對顧客要求的意識。注:管理者代表的職責可包括與質量管理體系有關事宜的外部聯絡。
5.
5.3 內部溝通最高管理者應確保在組織內建立適當的溝通過程,并確保對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進行溝通。
5.6 管理評審
5.
6.1 總則最高管理者應按計劃的時間間隔評審質量管理體系,以確保其持續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評審應包括評價質量管理體系改進的機會和變更的需要,包括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應保持管理評審的記錄(見
4.
2.4)。
5.
6.2 評審輸入管理評審的輸入應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a) 審核結果;b) 顧客反饋;c) 過程的業績和產品的符合性;d) 預防和糾正措施的狀況;e) 以往管理評審的跟蹤措施;f) 可能影響質量管理體系的策劃的變更;g) 改進的建議。
5.
6.3 評審輸出管理評審的輸出應包括與以下方面有關的任何決定和措施:a) 質量管理體系及其過程有效性的改進;b) 與顧客要求有關的產品的改進;c) 資源需求。6 資源管理
6.1 資源的提供組織應確定并提供所需的資源,以a) 實施、保持質量管理體系并持續改進其有效性;b) 通過滿足顧客要求,增強顧客滿意。
6.2 人力資源
6.
2.1 總則基于適當的教育、培訓、技能和經歷,從事影響產品質量工作的人員應是能夠勝任的。
6.
2.2 能力、意識和培訓組織應:a) 確定從事影響產品質量工作的人員所必要的能力;b) 提供培訓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滿足這些需求;c) 評價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d) 確保員工意識到所從事活動的相關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為實現質量目標作出貢獻;e) 保持教育、培訓、技能和經歷的適當記錄(見
4.
2.4)。
6.3 基礎設施組織應確定、提供并維護為實現產品的符合性所需的基礎設施?;A設施包括,如:a) 建筑物、工作場所和相關的設施;b) 過程設備,包括硬件和軟件;c) 支持性服務,如運輸或通訊。
6.4 工作環境組織應確定和管理為實現產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環境。7 產品實現
7.1 產品實現的策劃組織應策劃和開發產品實現所需的過程。產品實現的策劃應與質量管理體系其他過程的要求相一致(見
4.1)。在對產品進行策劃時,組織應在適當時確定以下方面的內容:a) 產品的質量目標和要求;b) 針對產品確定過程、文件和資源的需求;c) 產品所要求的驗證、確認、監視、檢驗和試驗活動,以及產品接收準則;d) 為實現過程及其產品滿足要求提供證據所需的記錄。策劃的輸出形式應適于組織的運作方式。注1:對應用于特定產品、項目或合同的質量管理體系的過程(包括產品實現過程)和資源作出規定的文件可稱之為質量計劃。2:組織也可將條款
7.3的要求應用于產品實現過程的開發。
7.2 與顧客有關的過程
7.
2.1 與產品有關的要求的確定組織應確定:a) 顧客規定的要求,包括對交付及交付后活動的要求;b) 顧客雖然沒有規定,但規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預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c) 與產品有關的法律法規要求;d) 組織確定的任何附加要求。
7.
2.2 與產品有關的要求的評審組織應評審與產品有關的要求。評審應在組織向顧客作出提供產品的承諾之前進行(如:提交標書、接受合同或訂單及接收合同或訂單的更改),并應確保:a) 產品要求得到規定;b) 與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訂單的要求已予解決;c) 組織有能力滿足規定的要求。評審結果及評審所引發的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見
4.
2.4)。若顧客提供的要求沒有形成文件,組織在接收顧客要求前應對顧客要求進行確認。若產品要求發生變更,組織應確保相關文件得到修改,并確保相關人員知道已變更的要求。注:在某些情況中,如網上銷售,對每一個訂單進行正式的評審可能是不實際的,而代之評審有關的產品信息,如產品目錄、產品廣告內容等。
7.
2.3 顧客溝通組織應對以下有關方面確定并實施與顧客溝通的有效安排:a) 產品信息;b) 問詢、合同或訂單的處理,包括對其的修改;c) 顧客反饋,包括顧客投訴。
7.3 設計和開發
7.
3.1 設計和開發策劃組織應對產品的設計和開發進行策劃和控制。在進行設計和開發策劃時,組織應確定:a) 設計和開發階段;b) 適合每個設計和開發階段的評審、驗證和確認活動;c) 設計和開發的職責和權限。組織應對參與設計和開發的不同小組之間的接口實施管理,以確保有效的溝通,并明確職責分工。策劃的輸出應隨設計和開發的進展,在適當時予以更新。
7.
3.2 設計和開發輸入應確定與產品要求有關的輸入,并保持記錄(見
4.
2.4)。這些輸入應包括:a) 功能和性能要求;b) 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c) 適用時,以前類似設計提供的信息;d) 設計和開發所必需的其他要求。對這些輸入的充分性應進行評審。要求應完整、清楚,并且不能自相矛盾。
7.
3.3 設計和開發輸出設計和開發的輸出應以能夠針對設計和開發的輸入進行驗證的方式提出, 并應在放行前得到批準。設計和開發輸出應:a) 滿足設計和開發輸入的要求;b) 為采購、生產和服務提供適當的信息;c) 包含或引用產品接收準則;d) 規定對產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產品特性。
7.
3.4 設計和開發評審在適宜的階段,應對設計和開發進行系統的評審,以便:a) 評價設計和開發的結果滿足要求的能力;b) 識別任何問題并提出必要的措施。評審的參加者應包括與所評審的設計和開發階段有關的職能的代表。評審結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見
4.
2.4)。
7.
3.5 設計和開發驗證為確保設計和開發輸出以滿足輸入的要求,應對設計和開發進行驗證。驗證結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見
4.
2.4)。
7.
3.6 設計和開發確認為確保產品能夠滿足規定的或已知預期使用或應用的要求,應按所策劃的安排(見
7.
3.1)對設計和開發進行確認。只要可行,確認應在產品交付或實施之前完成。確認結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見
4.
2.4)。
7.
3.7 設計和開發更改的控制應識別設計和開發的更改,并保持記錄。在適當時,應對設計和開發的更改進行評審、驗證和確認,并在實施前得到批準。設計和開發更改的評審應包括評價更改對已交付產品及其組成部分的影響。更改評審結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見
4.
2.4)。
7.4 采購
7.
4.1 采購過程組織應確保采購的產品符合規定的采購要求。對供方及采購的產品控制的類型和程度應取決于采購的產品對隨后的產品實現或最終產品的影響。組織應根據供方按組織的要求提供產品的能力評價和選擇供方。應制定選擇、評價和重新評價的準則。評價結果及評價所引發的任何必要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見
4.
2.4)。
7.
4.2 采購信息采購信息應表述擬采購的產品,適當時包括:a) 產品、程序、過程和設備批準的要求:b) 人員資格的要求;c) 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在與供方溝通前,組織應確保規定的采購要求是充分的。
7.
4.3 采購產品的驗證組織應建立并實施檢驗或其他必要的活動,以確保采購的產品滿足規定的采購要求。當組織或其顧客擬在供方的現場實施驗證時,組織應在采購信息中對擬驗證的安排和產品放行的方法作出規定。
7.5 生產和服務提供
7.
5.1 生產和服務提供的控制組織應策劃并在受控條件下進行生產和服務提供。適用時,受控條件應包括:a) 獲得表述產品特性的信息;b) 獲得作業指導書;c) 使用適宜的設備;d) 獲得和使用監視和測量裝置;e) 實施監視和測量;f) 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動的實施。
7.
5.2 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的確認當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的輸出不能由后續的監視或測量加以驗證時,組織應對任何這樣的過程實施確認。這包括僅在產品使用或服務已交付之后缺陷才變得明顯的過程。確認應證實這些過程實現所策劃的結果的能力。組織應規定確認這些過程的安排,適用時包括:a) 為過程的評審和批準所規定的準則;b) 設備的認可和人員資格的鑒定;c) 使用特定的方法和程序;d) 記錄的要求(見
4.
2.4);e) 再確認。
7.
5.3 標識和可追溯性適當時,組織應在產品實現的全過程中使用適宜的方法識別產品。組織應針對監視和測量要求識別產品的狀態。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場合,組織應控制并記錄產品的唯一性標識(見
4.
2.4)。注:在某些行業,技術狀態管理是保持標識和可追溯性的一種方法。
7.
5.4 顧客財產組織應愛護在組織控制下或組織使用的顧客財產。組織應識別、驗證、保護和維護供其使用或構成產品一部分的顧客財產。當顧客財產發生丟失、損壞或發現不適用的情況時,應報告顧客,并保持記錄(見
4.
2.4)。注:顧客財產可包括知識產權。
7.
5.5產品防護在內部處理和交付到預定的地點期間,組織應針對產品的符合性提供防護,這種防護應包括標識、搬運、包裝、貯存和保護。防護也應適用于產品的組成部分。
7. 6 監視和測量裝置的控制組織應確定需實施的監視和測量,以及為產品符合確定的要求(見
7.
2.1)提供證據所需的監視和測量裝置。組織應建立過程,以確保監視和測量活動可行并以與監視和測量的要求相一致的方式實施。當有必要確保有效結果時,測量設備應:a) 對照能溯源到國際或國家基準的測量基準,按照規定的時間間隔或在使用前進行校準或驗證。當不存在上述基準時,應記錄校準或驗證的依據;b) 必要時進行調整或再調整;c) 得到識別,以確定其校準狀態;d) 防止可能使測量結果失效的調整;e) 在搬運、維護和貯存期間防止損壞或失效;此外,當發現設備不符合要求時,組織應對以往測量結果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和記錄。組織應對該設備和任何受影響的產品采取適當的措施。校準和驗證結果的記錄應予保持(見
4.
2.4)。當用于規定要求的監視和測量時,計算機軟件滿足預期用途的能力應予以確認。確認應在初次使用前進行,并在必要時予以重新確認。注:作為指南,參見GB/T 19022 .1和GB/T 19022 .2。8 測量、分析和改進
8.1 總則組織應策劃并實施所需的監視、測量、分析和改進過程,以便:a) 證實產品的符合性;b) 確保質量管理體系的符合性;c) 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這應包括對適用方法及應用程度的確定,包括統計技術。
8.2 監視和測量
8.
2.1 顧客滿意作為對質量管理體系業績的一種測量,組織應監視顧客對組織是否滿足其要求的感知的有關信息。獲取和利用這種信息的方法應予以確定。
8.
2.2 內部審核組織應按計劃的時間間隔進行內部審核,以確定質量管理體系是否:a) 符合策劃的安排(見
7.1)、本標準的要求以及組織所確定的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b) 得到有效實施與保持??紤]擬審核的過程和區域的狀況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審核的結果,組織應對審核方案進行策劃。應規定審核的準則、范圍、頻次和方法。審核員的選擇和審核的實施應確保審核過程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審核員不應審核自己的工作。策劃和實施審核以及報告結果和保持記錄(見
4.
2.4)的職責和要求應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作出規定。負責受審區域的管理者應確保及時采取措施,以消除已發現的不合格及其產生的原因。跟蹤活動應包括對所采取措施的驗證和驗證結果的報告(見
8.
5.2)。注:作為指南,參見GB/T1902
1.
1、GB/T1902
1.2及GB/T1902
1.3。
8.
2.3 過程的監視和測量組織應采用適宜的方法對質量管理體系過程進行監視,并在適用時進行測量。這些方法應證實過程實現所策劃的結果的能力。當未能達到所策劃的結果時,應在適當時采取糾正和糾正措施,以確保產品的符合性。
8.
2.4 產品的監視和測量組織應對產品的特性進行監視和測量,以驗證產品要求得到滿足。這種監視和測量應依據策劃的安排(見
7.1),在產品實現過程的適當階段進行。應保持符合接收準則的證據。記錄應指明有權放行產品的人員(見
4.
2.4)。除非得到有關授權人員的批準,適用時得到顧客的批準,否則在所有策劃的安排(見7。1)均已圓滿完成之前,不得放行產品和交付服務。
8.3 不合格品控制組織應確保不符合產品要求的產品得到識別和控制,以防止非預期的使用或交付。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品處置的有關職責和權限應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作出規定。組織應采取下列一種或幾種方法,處置不合格品:a) 采取措施,消除發現的不合格;b) 經有關授權人員批準,適用時經顧客批準,讓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c) 采取措施,防止其原預期的使用或應用。應保持不合格的性質以及隨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記錄,包括所批準的讓步的記錄(
4.
2.4)。應對糾正后的產品再次進行驗證,以證實符合要求。當在交付或開始使用后發現產品不合格時,組織應采取與不合格的影響或潛在影響的程度相適應的措施。
8.4 數據分析組織應確定、收集和分析適當的數據,以證實質量管理體系的適宜性和有效性,并評價在何處可以進行質量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這應包括來自監視和測量的結果以及其他有關來源的數據。數據分析應提供有關以下方面的信息:a) 顧客滿意(見
8.
2.1);b) 與產品要求的符合性(見
7.
2.1);c) 過程和產品的特性及趨勢,包括采取預防措施的機會;d) 供方。
8.5 改進
8.
5.1 持續改進組織應通過使用質量方針、質量目標、審核結果、數據分析、糾正和預防措施以及管理評審,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8.
5.2 糾正措施組織應采取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再發生。糾正措施應與所遇到不合格的影響程度相適應。應編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規定以下方面的要求:a) 評審不合格(包括顧客投訴);b) 確定不合格的原因;c) 評價確保不合格不再發生的措施的需求;d) 確定和實施所需的措施;e) 記錄所采取措施的結果(見
4.
2.4);f) 評審所采取的糾正措施。
8.
5.3 預防措施組織應確定措施,以消除潛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其發生。預防措施應與潛在問題的影響程度相適應。應編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規定以下方面的要求:a) 確定潛在不合格及其原因;b) 評價防止不合格發生的措施的需求;c) 確定并實施所需的措施;d) 記錄所
對于體系iso三體系認證的編號方式標準中沒有具體規定,企業可以根據編制的iso三體系認證控制程序自行規定。編號以方便易使用為目的 例如:公司iso認證流程建議-iso三體系認證iso認證流程建議-具體iso三體系認證代碼(用英文或拼音的大寫字母)yftjui
認證咨詢iso三體系認證:一般都是質量手冊、程序iso三體系認證(六個必備的)、還有就是規范和記錄模板。還包括你們公司的認證咨詢資料。你可以按照9000的標準條款進行編寫。重要的是一定要和公司實際運營相符。實在不會的話,這些網上都有參考資料的,可以下一份參看一下。還有就是一般公司進行認證咨詢前會和認證咨詢公司聯系,請一位咨詢老師由他編寫就行了。也可以問我。
如果是委托咨詢公司辦理咨詢的話,一般就是提交、公司簡介和組織架構圖等簡單資料就可以了。至于審核iso三體系認證的話咨詢公司會處理,企業等著審核就行了。望采納~
基本上是手冊、程序iso三體系認證、還有流程iso三體系認證(作業iso三體系認證),就滿足了。
做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咨詢需要準備的材料如下:
1、企業副本以及組織機構代碼證的復印件;
2、企業計量及檢測設備的檢定報告;
3、特殊崗位的上崗證書;
4、包含質量手冊及程序iso三體系認證在內的
一、
二、三級iso三體系認證;
5、企業供銷方面的資料;
6、企業人力資源方面的資料;
7、企業簡介及現有員工數;
8、管理評審、內部審核、滿意度等資料。具體流程如下第一步,申請人提交一份正式的應由其認證代表簽署的申請書.申請書或其附件應包括:如組織的性質、iso認證流程建議、地址、法律地位、以及有關人力和技術資源;申請ISO9001認證咨詢的覆蓋的iso三體系認證或服務范圍;法人復印件,必要時提供資質證明、生產許可證復印件;有關質量體系及活動的一般信息。 申請人同意遵守認證咨詢要求, 提供評價所需要的信息。第二步,收到申請方申請材料之日起, 經合同評審以后30周內作出申報完成、不申報完成或改進后申報完成的決定, 并通知委托方(受審核方)。以確保:A.認證咨詢的各項要求規定明確, 形成iso三體系認證并得到理解;B.認證咨詢機構與申請方之間在理解上的差異得到解決;C.對于申請方申請的認證咨詢范圍, 運作場所及一些特殊要求, 如申請方使用的語言等,認證咨詢機構有能力實施認證咨詢。第三步,雙方簽訂“質量體系認證咨詢合同”。在現場審核前, 申請方的ISO9001標準建立的iso三體系認證化質量體系,運行時間應達到3個月,至少提前2個月顧問認證咨詢中心提交質量手冊及所需相關iso三體系認證。
目前ISO9001的認證咨詢很多第三方都可以做的,比如SGS, CTI,TUV等等,很多的。你可以搜一下ISO9001質量體系要求,這是個標準書,上面描述了要符合ISO需要哪些iso三體系認證程序。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有不適用的程序是可以宣告豁免的,不過這些課豁免的程序僅僅是ISO要求的
7.3那幾個,其他的還是要老老實實做的。流程嘛,沒什么具體流程,等你的iso三體系認證都差不多了,就聯系個第三方,他們回來給你做審核,然后給你發個證,然后定期更新一下你的那個證就好了。如果還是不明白的話,現在直接聯系個第三方,他們會派一些老師來輔導你們做iso三體系認證的,不過這個費用就是要高很多了。
首先就應該保證申請組織擁有獨立的證明文件,其中包含組織機構代碼證或者是已經年檢的營業執照。另外還有許可證以及資質證書的復印件。生產工藝的流程圖以及工作原理圖。申請認證產品的一些基礎信息,比如質量報告,用途信息,產量信息,還有技術信息等等。產品標準清單,還有產品標準清單的法律法規。
2022-02-17 10:56:31
申請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主要是為了有效強調持續性的改進,要求組織創建明確的職責,運作規范化的管理體系。通過合理并且有效的方案,能夠達到環境指標,有效實現環境的方針,同時也可以給予支持。環境管理體系所涉及到的要素包含計劃,活動組織,機構,程序以及職責等等,會分成4個部分以及十七大要素。
2022-02-18 17:02:16
ISO45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主要是通過專業性的評估以及符合相應法規的鑒定,能夠有效尋找出在目前產品,活動工作環境里面的危險源。針對一些不容許出現的風險或者是危險,來有效制定合適的控制計劃執行控制的計劃,定期檢查評估職業安全的計劃或者是規定。另外還需要有效創建包含一系列因素的管理體系,其中包含職責信息,溝通應急準備組織結構以及響應要素等等,能夠持續性改進職業的健康安全。
2022-02-18 17:41:25
ISO20000信息技術服務體系認證是面向機構的服務管理標準,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有效提供建立實施監控以及改進的服務管理體系模型。這是當前在金融機構,高科技產業,還有電信機構不可以缺少的一個重要機制。這也讓所有的it管理者會擁有著參考的框架,能夠達到管理it服務的效果,可以通過認證的方式來表達。其實這一次的認證會通過4個完全不一樣的方面來有效介紹準備的階段,事實上這4個部分的內容大部分都是認證過程中所不可以缺少的,但是因為組織的架構和管理的基礎有所區別,所以可能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
2022-02-18 18:12:00
溝通是有效保證任何一個食品聯步驟的食品安全危害可以有效得到控制和確認。其中會包含食品中上游以及食品中下游之間的溝通。作為有效的食品安全體系,是有效建立架構化的管理體系,具有著運作以及改進的效果。同時還能夠有效達到危害控制的作用,在目前的食品行業早已得到廣泛的認可,可以有效用來確定所選擇的策略,能夠有效通過前期要求來進行聯合的控制。
2022-02-21 10:18:54
在經過年檢過的資質證書,企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是否齊全,這一點非常的重要,因為會形成受控的文件,并且進入到運行改進的階段。體系的階段就能夠自行的完成,也可以找到一些專業的機構去協助。體系的文件,其中也會包含三大體系的手冊,其中會包含各種操作指南,記錄文件,還有規章制度,盡量要選擇一些專業的機構。
2022-02-22 09:58:04
ISO13485醫療器械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主要適合于目前的醫療器械開發生產安裝以及相應的服務設計,在目前的標準定義中,無論是單獨性的使用又或者是組合使用,都必須要符合相應的條件。主要適合于疾病的診斷,疾病的預防,疾病的監護。損傷的診斷,損傷的監護或者損傷的治療,同樣也是解剖生理過程的研究以及調整。
2022-02-22 10:14:17
申請IATF16949汽車行業質量體系認證,就可以有效獲得質量保證的標志,能夠有效幫助企業第一時間獲得顧客的信任,最終就可以擁有著比較廣闊的市場空間。當企業在市場上擁有更好的發展空間時,就能夠擁有更好的發展效果,這也是不容錯過的。
2022-02-22 10:30:46
從目前認證的公司現狀來分析,大部分都會涉及到保險,電信數據處理中心,以及銀行等行業。在頒發信息安全管理體系時,機構必須要獲得國家的認可,如此才具有審核證書頒發證書的權利。
2022-03-03 10:10:52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企業自身發展的要求。隨著企業規模擴大和生產集約化程度的提高,對企業的質量管理和經營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必須采用現代化的管理模式,使包括安全生產管理在內的所有生產經營活動科學化、規范化和法制化。
2022-05-11 11:09:13